“布衣院士”的不变牵挂
——记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

在华南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位离休老校长。他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即使病卧在床,也不忘过组织生活;他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一生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奋斗终身、无怨无悔,把880多万元积蓄捐给教育事业……
卢永根(1930年12月2日—2019年8月12日),男,汉族,广东花都人,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95年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卢永根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南粤楷模”称号;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当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终身奋斗的事业。”卢永根尽管从校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了,但对他而言,教书育人的责任却有增无减。每年华农的新生入学和老生毕业,他都会主动给学生们演讲,直到实在讲不动了——身患癌症住进医院……
2017年3月14日下午,卢永根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迈上银行台阶。颤颤巍巍地,他打开一个黑色旧挎包,掏出一个折叠过的牛皮纸信封。打开信封,慢慢掏出里面的10多张存折,他在一张又一张凭证上签字,一次又一次地输入密码。不久后,卢永根又在另一家银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积蓄。
整整880.9446万元!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支援国家搞现代化,不把教育搞起来,是不可能的”,卢永根说。
这些壮举,人们说“捐”,可卢永根总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徐雪宾(卢永根的妻子)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走进卢永根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纪。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机坏了修了再修......


▲卢永根生前住房
这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赠。早在几年前,他就回到老家广州,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罗洞小学。他鼓励小学生们努力读书,“国家强大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才更有地位!”
两位老人还有个约定:办理遗体捐献手续,作为共产党员最后的贡献。
2019年8月,卢永根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赶来送他的华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大胜,意想不到地收到一个沉甸甸的信封,整整1万元。“这是老卢最后的‘特殊党费’”徐雪宾含泪说道。

▲卢永根在田间开展科研实践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