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院工作18年,在法院工作13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生活中也融入了“重程序、讲证据”的风格:“焦裕禄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每一项荣誉,阿布列林总是习惯性地先给记者看“证据”。40多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见证了这位“红红的共产党员”的人生历程。
公家的每一分钱,他都算得很清。
“尊敬的阿布列林同志:我于今天一早收到您的来信,首先发自内心地向您说声谢谢!因为我为自己身边能出现像您这样的国家干部而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按照住宿标准我开好了这张发票,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请和我联系,欢迎您再次光临我们酒店。”
这封落款为“建国门大酒店李霞”的信件写于11年前的9月23日。2003年6月,阿布列林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培训班学习,住在乌鲁木齐建国门大酒店。回单位报销住宿费时,发现发票上多开了1000元,他立马给酒店负责人去信并退回发票。这封信,让李霞看到了一位党的干部形象。
“当时就我一人出差,报了也就报了,没人知道。但是,良心告诉我,不能这么做。”阿布列林认真地说。
“认真”,是周围人对阿布列林的一致评价。
阿布列林对公家,认真到每一分钱。2001年,时任哈密市法院院长的阿布列林因右脚跟腱断裂到北京治疗,手机话费2800元,虽然电话多是同事打来谈工作,但他坚持按规定“不搞特殊”,只报销20元,补交2780元。哈密市法院的司马义·巴图市至今记得第一次跟阿布列林办案的情景。那天,他们办案回来晚了,只好到餐馆吃饭。司马义想,奔波劳累了一天,点几个菜犒劳一下,但阿布列林却说:“不用点菜,来份炒面就行”。结果,一顿饭,5元钱,10分钟。司马义吃得快,抢着帮阿布列林交了5元钱,阿布列林要还,小伙子执意没要。后来,又有一次吃饭的机会,“我们还是吃的炒面,阿不列林院长帮我交的钱”。阿布列林学习认真,也是出了名的。“在市检察院时,我们一起学习法律,他一条条地背诵刑法和刑诉法。”当初的同事阿布都热木·阿皮孜说,阿布列林学习汉语也特别认真,“他给自己制定任务,每天学习20个汉字,不论如何都要完成。”2007年,年近花甲的阿布列林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上大学本科。他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法律本科班。白天工作,晚上到哈密电大上夜校,查资料,做作业,写论文,这名大龄学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2010年7月,阿布列林顺利毕业,凝聚他多年实践经验的论文《严格控制死刑案件的探讨》被评为优秀论文。此时,距离阿布列林退休只有几个月时间了。活到老,学到老。2012年3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已经退休的阿布列林得知消息后,给检察院的“学生”早然古丽·依不拉音打电话,问修正案的最新内容。“他说自己虽然退休了,但周围仍有很多人向他打听法律上的事。要是不懂最新情况,怎么告诉别人啊。”早然古丽说。
党和人民的利益,比生命更重要
“‘同意批捕’4个字,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作为检察官一定要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老领导阿布列林的这句话,让哈密市检察院杨兵冰印象深刻。1995年夏天,阿布列林在审查一起强奸案案卷时,发现疑点很多,要求重查。办案人员重新调查后,查明了事实,及时予以纠正。
“重新调查维护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杨兵冰说,“通过这件案子,我看到了阿布列林对法律的忠诚,对检察事业的忠诚。”
“阿布列林经手的案子,件件经得住历史的检验。”1979年—1997年,阿布列林在哈密市检察院期间办理的案件,批捕、起诉正确率均为100%。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原纪检组组长王国利说:“阿布列林从没办过‘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2005年,一名嫌犯与人发生冲突,使用暴力手段致人当场死亡。案件审理期间,该名嫌犯的亲属多次找到阿布列林,请求宽大处理,并表示事后重谢。阿布列林不为所动,依法判处被告人死刑。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为信条的阿布列林,对个人名利得失却并不在意。
2005年,阿布列林调到哈密地区中级法院刑庭任副县级审判员,副庭长帕提古丽·排祖拉是他在市法院时的部下。从领导岗位重回一线,“老部下”成了“新领导”,并没有影响阿布列林的工作热情。请示汇报,他依然“按程序办”。
“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事业为重,阿布列林的境界我自愧不如。”曾任哈密市法院纪检组长的王毅,因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如今是一名正科级审判员。他坦言:“目前很少办案子,要好好向阿布列林学习”。
有时,严也是一种爱
“既讲原则,又讲感情”。这是共同生活了28年的妻子对阿布列林的评价。说起20年前的那场“不理解”,妻子麦尔燕木·苏菲心里仍感委屈。1993年的一天,一名嫌犯的母亲拎着白糖、核桃等礼品,来到阿布列林家说情。4岁的女儿从篮子里拿了一个核桃,硬是不撒手。劝说未果的阿布列林急了眼,一巴掌打在女儿的脸上。
“一个核桃关都过不去,以后会犯大错。”阿布列林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这样严格要求家人。“他是个红红的共产党员!”妹妹吾尔也提说,哥哥经常教育她,做法官就要一身正气,绝不能收礼收钱,这样别人才会服气。
如今25岁的女儿阿孜古丽,已记不得父亲当初打的那一巴掌。她也早已习惯了父亲的严格,上大学,找工作,全凭自己努力。“爸爸不会动用自己的关系给我找工作,但他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尽可能多掌握些技能和本领。”
在阿布列林的督促下,阿孜古丽在西北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导游证、驾驶证,辅修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大学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密地区一中,成为一名老师。
阿布列林是严兄,是严父,同时也是孝子。父母生前多病,阿布列林经常一下班就要到医院去照顾。“老人家身体不好,常年卧床,但床干干净净。阿布列林照顾老人特别细心。”哈密市惠康园社区干部阿米娜·瓦依提说。一次,阿布列林弟弟出了车祸,送去抢救。阿布列林在医院盯了一夜,熬红了双眼,天一亮,又直接去上班了。“工作上没得说,家庭上很顾家。”同事牙合甫说。(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戴岚 田丰 刘波 蒋云龙 李亚楠)
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开幕
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3日在北京开幕。对话会由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全国政协副主席、中联部部长、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名誉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家瑞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路、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为了主动回应关切,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倡议并主办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致力于推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直接沟通和坦诚对话,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
本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以“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为主题,希望以举世关注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谋所为,务实研讨中国改革的实施进程和对外影响,推动国际社会客观了解中国改革的前景和中国未来发展走向。
欧洲社会党主席、保加利亚前总理谢尔盖·斯塔尼舍夫和吉尔吉斯斯坦前外交部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致辞,积极评价中国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对本地区及世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开幕式后,对话会举行全体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少峰,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支部书记支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等嘉宾分别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背景、决策过程、统筹实施、地方实践、对外影响等环节进行了权威、生动地介绍,并回答了与会学者的提问。
当天下午,对话会举行分议题研讨,与会学者围绕中国改革的共性与特色、多元与共识、竞争与共赢三个分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与会外国学者对对话会予以高度评价,指出中国共产党权威智库倡议举办这样一个以中国共产党和世界对话为名称和目的的高端论坛,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创新之举,会议采取权威理念解读、自由互动交流和深入坦诚研讨的方式,组织中共官员、学者与外方政要、学者等多元群体彼此直接对话与交流等,均切合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共的关注,促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