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与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创新政策、新质生产力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604会议室盛大开幕。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栗峥、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魏江,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为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主持。开幕式上,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栗峥和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魏江分别发表了开幕辞。魏江回顾了浙江财经大学的发展历史,并展示了近年来学校在学科进步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魏江强调,创新政策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迫切需要我们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深度融合。他热切期望与与会的专家们共同探索如何使新质生产力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布局,携手开启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新纪元。
魏江致辞
在专家报告环节中,与会专家们立足于经济管理理论和现实产业发展背景,紧紧围绕“创新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与政策体系”两大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建华强调,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始终是中国创新政策中的瓶颈与难点,未来应当将“大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成效”为目标,为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财经大学副书记、副校长魏江教授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既要发扬传统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更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以“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为目标。他强调了在解决“卡脖子”问题过程中产业的重要性,需要将技术窗口和市场窗口以及制度窗口有效结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追赶超越。
中国科学院大学柳卸林教授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内涵,他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突破性和颠覆性的创新,这种创新力量不仅引领着科技前沿,更是未来大国之间竞争的关键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新型的创新体系,采用更多横向性质的创新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史晨研究员通过详细分析多个真实案例,对现有的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他强调,提高创新效率并非仅仅依赖集中型政策,而更需要协调型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劲教授强调了劳动者在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性重塑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同时发挥效能。
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侯万军指出,要冷静思考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内涵,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始终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教授讲述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基本逻辑。国家创新体系的稳态结构的效率及形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决定了创新体系的效能。他介绍了创新的聚变和裂变模式,指出这两种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封凯栋副教授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这种体制将市场的力量与国家的组织力量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受组织的市场”,推动了创新活动的结构性转变。政府在创新转型中应推动企业集体行动,形成企业间的协作机制,重塑创新的组织主导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钊教授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状况。他强调,民营企业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中国的科技实力,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平等的发展和竞争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教授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他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人才体系,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应用,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凯华教授指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全面、系统的视角。他强调,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的整体,其运作需要充分考虑全创新链特征,提升整体效能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系统推进,并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宏中微协同作用。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戴维奇教授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的概念定位和形成过程。他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的形成与演进是不断进行“探索—开发”平衡,寻找二次曲线的战略创业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悖论“生成—响应”机制的运作逻辑。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应瑛教授将创新阶段分为封闭式创新阶段、开放式创新阶段、数字化创新阶段。深入探讨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知识产权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最后,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做出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了在面对重大现实问题时,多学科交叉协作的重要性,并呼吁与会专家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陈斌开教授指出,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对此需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独特优势,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协作。同时,他特别强调了创新政策、新质生产力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因此,他期待与会专家能够继续深入合作,共同推进这些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