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8:30,第十届全国创新创业研究与教育研讨会平行论坛7准时召开。该论坛由东南大学葛沪飞老师主持,围绕“商业模式创新课程开发与展示”展开。
(葛沪飞老师主持论坛)
东南大学李东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商业模式: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与教学模式(之我见)》,就商业模式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和教学目标两个方面来展开。他指出静态问题(定义、结构、功能、分类方法、类型等)、动态问题(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BM构建方法、BM创新策略等)、个案问题(针对静态问题和动态问题的个案分析)是有价值的商业模式研究问题。对企业来讲,商业模式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事情,只要有企业就一定有其商业模式。除此之外,李教授将商业模式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来讲。在本科阶段,注重BM结构与功能(效应)和蓄利空间(但不是收益本身);在硕士阶段,注重构建(创新)的底层逻辑与总体路径,结合创新特别是科技创业的BP;在博士阶段,注重新兴领域的BMT:机会分析,顾客旅程与场景构建思路。这对于各个阶段的商业模式的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
(李东教授线上分享)
中山大学林道谧副教授做了题为《商业模式教学设计的“起-承-转-合”》的分享。“起”指破冰,吸引好奇心,建立信任感;“承”指知识积累,拓宽思路,加深理解;“转”-有趣的挑战,值得反复思考的学问;“合”指建立一定的掌控点。林教授认为将商业模式融入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在框架很大,创新不足和全局思维。林教授以电影为例就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展开了详细的介绍,认为应对当从情节、表现手法和心得三个方面着手,设计一节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课程。此外,林教授还提出了有关商业模式“之美”的思考,其美包括新奇性、系统性、可延展性和创意空间大,课程设计应该从其美入手。
(林道谧副教授线上分享)
燕山大学张敬伟教授围绕《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与教学的互动》从商业模式起源与发展、概念叙事与底层逻辑、类型解析与学理阐释和设计/创新:静动结合四个方面进行了演讲。他强调商业模式教学应避免成为“故事汇”。商业模式回答的是“业务是什么”的问题,并且刻画了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从中获取一部分价值的逻辑。学习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类型是有益的,因为不同的类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模板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有必要理解诸多商业模式类型背后的元模式(价值链、价值店和价值网)。最后,张教授从静动结合的角度介绍了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创新,包括了认知视角、理性定位视角和学习视角。
(张敬伟教授线下分享)
电子科技大学杜义飞教授围绕《MBA商业模式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从课程的课纲、主线、轴线、核心和空间五个方面来讲述课程设计。具体的来讲,课纲是指商业模式创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基本概念和认知、骨架(画布)、突维(创新思维突破)和演化(平台模式及治理);主线是指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商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支撑条件下,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所有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字化描述就是大数据的产生,可以说大数据能够还原客观世界;轴线是指商业模式画布掌舵使用;核心是指如何做活一个新商业;空间是指与商业实践保持同步。此外,杜教授将商业模式创新课程定位为一个实用性课程,指出商业模式承载的是商业活性,具有产品承载价值、连结承载价值和信用承载价值。
(杜义飞教授线上分享)
安徽财经大学李永发教授围绕《商业模式创新课程教学创新》,从思路、关键点、案例和建议四个方面展开了演讲。具体的来讲,思路是指“想要学生达成什么”决定“怎么做”——开启学生学习旅程;关键点是指1个分析框架+1个创业企业+至少1次比较+不少于2个图表+x次汇报(RTVN框架适用于预创型组织——资源、交易、价值、叙事);案例列举了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创业历程,前后历经了屏山方案、碧山方案、四川方案和黟县方案;在建议方面,他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平衡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重视学生讨论,坚持过程式考核,引导学生体验,参与课程思政元素所指引的实践。
(李永发教授线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