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和展示管院学子暑期实践中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10月9日下午,管理学院团委顺利举办2025学年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评比活动。今年共有十三支实践队伍参与答辩。管理学院辅导员梁磊、何俊杰、原志愿实践中心主任刘曼琦出席本次答辩活动并担任评审。答辩现场,主持人介绍答辩的具体规则和评分标准,并公布了答辩队伍的顺序。

首先是“萧山遗韵,匠艺流芳”实践服务团展开答辩,该团队聚焦萧山区楼塔镇大同二村,深入调研后精准剖析当地发展痛点,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解决方案;紧接着,赴衢州“江山·西砚非遗活态传承”实践服务团奔赴衢州,深入调研西砚非遗项目,针对其保护传承问题,提出多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赴安吉“千万筑梦,绿动安吉”实践服务团经过多年的访问与考察,实行“青耕高庄行”CROP-I驱动模式,整合三大资源,围绕五个维度,助力乡村未来发展;“赴莲都“青叶绿海,翼起共富”实践服务团就竹林产业展开介绍,借助民盟平台累计卖出竹醋液6万瓶,切实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随后,赴海北“智链青牧,牦力青为”实践服务团紧紧围绕“牦牛品牌打造”的目标,开展直播卖牛、拍短视频、多平台输出内容,切实助力牦牛品牌发展;赴杭州嘉兴“檐下闻众声,盏中映世情”实践服务团奔赴杭州、嘉兴多地茶馆,深入了解其经营困境,提出多种优化建议;赴新疆“钱潮西望·天山南北——浙财新疆籍校友访谈录”实践服务团在暑期接连走访了三位新疆籍校友,以校友为榜样,践行“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精神;赴湖州“织竹常乐,绿富共赢”实践服务团于湖州采访竹木工艺厂厂长并记录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精心策划营销策略;此外,赴新疆“团结花开边疆暖,共助民族同心梦”实践服务团进入三所学校为孩子们授课,致力于在孩子心中播下团结奋进的种子;“赴婺源“婺源青韵,两山探行”实践服务团则在答辩中强调以艺术赋能乡建,让古韵焕发新生;赴温州“AI赋能,非遗焕新之旅”实践服务团讲述了“廊桥之乡”的传承使命,运用AI技术唤醒非遗的活力与灵魂;赴平阳“青寻乡野,润泽乡韵”实践服务团归纳青年融入乡村的动力机制和现实需求,打造具有昆阳辨识度的青年入乡范示;最后,赴杭州“旗韵织香”实践服务团着重调查了旗袍的故事,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找到价值锚点,努力让通勤旗袍实现从“小众服饰”到“大众日常穿搭”的跨越。






最后,在经过严谨细致的计算和排名程序之后,各项奖项的结果终于被一一公布,赴平阳“青寻乡野,润泽乡韵”实践服务团和赴海北“智链青牧,牦力青为”实践服务团获一等奖;赴安吉“千万筑梦,绿动安吉”实践服务团、赴莲都”青叶绿海,翼起共富”实践服务团获二等奖;赴杭州“萧山遗韵,匠艺流芳”实践服务团、赴杭州嘉兴“檐下闻众声,盏中映世情”实践服务团、赴湖州“织竹常乐,绿富共赢”实践服务团、赴婺源“婺源青韵,两山探行”实践服务团和赴杭州“旗韵织香”实践服务团获三等奖。



暑期实践虽已结束,但实践的精神永远不会落幕。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实践中的所学所悟融入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将实践的激情转化为持续奋斗的动力。让我们以这次暑期实践为起点,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用实际行动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