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报:3金1银1铜!我院在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中取得新突破!

2025年05月21日

5月19日下午,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落下帷幕。管理学院在本次比赛中喜获三金一银一铜,取得历史性突破!

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东专程前往决赛现场慰问参赛师生,并强调要更好发挥“挑战杯”在培养“浙财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朱力明深入备赛一线看望参赛师生,悉心询问作品打磨细节与团队需求,鼓励大家以赛促学、勇攀高峰,充分展现管院学子的创新风采与团队凝聚力。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全省共有103所高校,2057件作品申报主体赛省级复赛,71所高校的412件作品闯入决赛。

我院团队表现优异,最终《端好中国饭碗:耕地下山、果林上山的浙江实践与经验——基于浙江省9个地级市1629村田野调查数据的分析》、《“输血”到“造血”: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模式创新与实践——基于浙江杭州精准帮扶63区县的实证研究》获主体赛金奖,《“两山”的回响,跨越20年的“浙”里青年答卷——基于浙江11地市参与乡村振兴的1024名青年的调研》获红色专项金奖,《守望乡村:设计赋能三生空间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以浙江177个艺术乡村调查和16个特色村实践为例》获省级银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管理学院共同指导),《点链成金:区块链赋能农村合作社数智转型的路径研究——基于浙江省2624个农村合作社的实证研究》获省级铜奖。


校参赛项目团队合照


获奖项目简介


端好中国饭碗:耕地下山、果林上山的浙江实践与经验

——基于浙江省9个地级市1629村田野调查数据的分析

“端好中国饭碗”项目团队

【项目成员】

章可乐、金诗嘉、王锦萱、沈元怡、鲍钰婕、田梓暄、张皓、陈奕彤、刘雨晨、熊美婷

【指导老师】

耿槟、李桢、陈蓓蓓

【项目简介】

研究团队在老师带领下,用脚步和汗水丈量祖国粮食安全,深入浙江9个地级市1629村以及山东广西开展田野调查。总结归纳了我省耕地下山、果林上山四种模式,即“两山合作社”模式、“村集体合作社式托管”模式、“三产融合”模式、“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为我国优化耕林园布局、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可复制的浙江样本。研究成果得到了学者、政府、社会高度认可,获得两位院士推荐,领导批示一份,部门采纳5个,应用证明两个,共建协议6个,申请专利两个,论文两篇,中国网等网站报道几十余篇。


“输血”到“造血”: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模式创新与实践

——基于浙江杭州精准帮扶63区县的实证研究

“消费帮扶”项目团队

【项目成员】

龚霄晗、邹睿康、池方萌、沈恬羽、赵蓝沁、林馥涵、陶昕彤、宋艺璇、蔡晨含、马邦宇

【指导老师】

李晓超、李桢、林与川

【项目简介】

绝对贫困在我国已得到历史性解决,但部分脱贫地区返贫风险仍存,消费帮扶成为阻断脱贫地区返贫的重要政策工具。报告聚焦浙江杭州精准帮扶的63区县,系统评估杭州消费帮扶成效,科学提炼四类消费帮扶模式,理论阐释模式运作机制,仿真验证模式推广路径,助力跨越消费帮扶经验鸿沟,为全国防返贫促共富提供决策参考。


“两山”的回响,跨越20年的“浙”里青年答卷

——基于浙江11地市参与乡村振兴的1024名青年的调研

“两山”项目团队

【项目成员】

武佳溶、张炜烨、周泽军、宫柏涵、刘佳乐、柴思敏、金鸿彤、潘奕初、黄佳慧、邵婧灵

【指导老师】

沈晓云、钱婕、李桢

【项目简介】

项目以“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为契机,围绕青年入乡的时代课题,基于对浙江11地市参与乡村振兴的1024名青年的深度调研,生动描绘新时代入乡青年的群体画像,聚焦其入乡发展的现实状况与面临困境。团队创新提出“双轮驱动—双向赋能”模式,系统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年与乡村共成长”浙江范式,探索“引才—留才—用才”的路径机制,为推动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协同共兴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方案。


守望乡村:设计赋能三生空间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以浙江177个艺术乡村调查和16个特色村实践为例

“三生空间”项目团队

【项目成员】

陈红霞、张炜烨、叶以含、周泽军、任静、罗成洋、徐聪宁、袁羽欣、徐熙越、王天一

【指导老师】

李桢、耿槟、沈晓云

【项目简介】

团队在“千万工程”政策指引下,运用三生空间理论,深入浙江省艺术乡建村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分析、扎根理论建模,总结出乡村空间发展的四个核心范畴,并对四大类典型乡村,精准实施改造,推动乡村空间重塑。通过长期驻村实践,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实践范本和理论支撑。


点链成金:区块链赋能农村合作社数智转型的路径研究

——基于浙江省2624个农村合作社的实证研究

【项目成员】

牛圣谕、王天娇、邱天、王昱东、马宇宽、姚烁、孙笑涵、陈璞、余袁媛、王淼

【指导老师】

董进才、段玉兰、顾晗可

【项目简介】

在乡村振兴与数智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农村合作社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度解析浙江省农村合作社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智转型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出一条可推广的区块链赋能农村合作社数智转型的实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实施框架。


我院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优化培育机制,全方位营造浓厚科创氛围,助力学生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管理学院参赛项目团队合影